1月25日,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在期待的目光中正式开通运营。
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由中建基础牵头以股份公司名义中标,中建三局、四局、五局、六局、八局、中建交通、中建安装参与建设施工,是中国建筑系统内施工涉及专业最全、单体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。
2016年9月28日,开工建设;2017年7月22日,主体工程正式施工;2019年12月28日,全线正式进入铺轨施工阶段;2020年4月29日,所有车站封顶;2022年1月20日,迎来首批体验乘客……作为重庆重大民生工程,从规划到建设到通车,五年的时间里,9号线每次更新的“小动态”,都引发重庆市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
紫色的车身与白色彩条的亮眼搭配,让9号线一期工程在未正式通车前,已经收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——“紫霞仙子”。
这个踏着祥云乘风驶来的“紫霞仙子”,西起沙坪坝区,途径渝中区、江北区、两江新区、渝北区,共计26座车站(此次开通共计23座车站),全长约39.2km,“串”起重庆五个区,沿线还与环线、一号线、三号线、四号线、五号线、六号线、十号线形成相交换乘,其中,沙坪坝站和五里店站将实现三线换乘。
在开通的23个站点中,线路途径如江北城中央商务区、重庆企业天地等多个CBD和商务楼宇聚集区,以及寸滩保税港区和空港工业园区等重点发展区域,连接东西、贯通南北。江北城站紧邻江北城中央商务区,富华路站紧邻重庆天地,高滩岩站出口距西南医院仅100米,李家坪站紧邻喵儿石创意特区,红岩村站出口正对红岩革命历史陈列馆,项目同时途径寸滩保税港区和空港工业园区等发展重点区域,极大缓解城市中心通勤压力。沙坪坝站直连金沙天街TOD,观音桥站地处北城天街中心,可直达重庆两大核心商圈,为市民出行提供极大便利。
9号线一期工程作为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之一,此次通车标志着重庆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正式突破400公里,将极大带动沿线经济发展,对于完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格局,优化城市功能布局,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重庆,一座“立体化”城市。爬坡上坎的地形地貌,江边次第生长的摩天高楼,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,刻画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8D魔幻印象。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代表性的标签之一,不管是跨江、穿楼,都因其独特而引人注目。
而9号线一期工程红岩村站,出入口扶梯长度超过300米,地下埋深约120米,成为全国地下最深的轨道交通站点。“红岩村车站存在埋深大、开挖断面大、竖井开挖深度大、出入口长、坡度大,管网多、产权单位广、施工组织难的问题。”面对这样的“考题”,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,先后以多个创新工作室为载体,专研施工工法工艺,优化施工组织,创新利用“初支拱盖法”刷新重庆暗挖车站施工工法。“初支拱盖法”通过利用隧道大拱脚承载隧道上部荷载,形成“拱盖”受力体系,将车站四百多平米大的开挖断面分成11部分,分部开挖、闭合成环,减少临时支护工程量,为中、下台阶提供机械化作业空间,确保大断面隧道安全、优质、快速施工。
9号线一期工程以科技创新领航,实现项目高质量建设。红岩村站主体施工过程中获得“扩大拱脚初支拱盖法施工方法”专利一项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重庆市市级新工法、核心期刊论文1篇、重庆市QC成果1项。
近年来,重庆旅游业发展迅速,独特的城市风景、浓厚的人文气息,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,“网红城市”是网友给它的标签。重庆轨道交通作为市民、游客出行、旅游的重要方式,在9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中,“文化+旅游”也很好地嵌入其中。“紫霞仙子”飞驰驶过的每一站,站站有特色、有亮点,赋予这座城市新的体验。紧邻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岩村站,将重庆的“红岩文化”精华部分浓缩其中,以“红”为主题,在风格上牢固树立用好红色资源,建好红色载体的观念,对铭记党的光辉历程、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。
吊顶装饰是速度、流线、模块化元素的结合,突出嘉陵江沿岸的美丽风景,也代表鎏嘉码头区域的发展变化;站厅艺术墙,以码头变迁的老照片来展现刘家台的前世今生;铝板腐蚀的照片层层叠压形成抽象山石水纹状,渲染出刘家台的码头火锅文化发源地;细麻绳装置点缀在文化照片墙面上,呈现过去记忆与当代装置的艺术对话……每一处,都是记忆与现代的融合。
因青岗坪区域发展以电子信息、先进制造、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,青岗坪站便强调科技感、工业风,装饰以科技六边形阵列,体现科技发展给重庆带来的变化,营造出整体空间的工业氛围。
“车厢内还设置有智能触摸屏,乘客可以通过触摸来查询9号线沿线站点的出口、美食等信息。”9号线一期工程将“智慧+”融入其中,让科技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。
而事实上,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各参建单位坚持强化科技建造水平,智慧建设、智慧管理融入施工现场。
其中12标积极推进全线首批“智慧工地”“VR安全体验馆”建设,同时启动全线首家BIM“三创”工作室,真正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现场的各个领域,实现了“六好六满意”目标,为打造“安全地铁、绿色地铁、品质地铁”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项目积极履行环保,打造全市首个地铁项目绿植景观围挡,让绿植景观取代传统彩钢围挡,同时率先建成全线首个水雾降尘系统及自动洗车平台,该系统通过产生微米级水雾颗粒使其于粉尘相吸附,相互粘结,聚集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降,更好的起到防尘、隔音、降温的作用。全面推进绿色工地建设,全面践行“绿色地铁”。
山城的夜晚繁星闪烁,“紫霞仙子”在城市星火中穿梭而过,乘客在站台间来来往往,列车内外满载人间烟火。在五年的项目建设中,全体建设者与钢筋混凝土为伴,见过最美日出日落,始终坚守“拓展幸福空间”的企业使命,实现重大民生工程圆满通车,再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添上一笔鲜亮的中建蓝,与城市共享发展、与社会同筑未来。(重庆公司 供稿)